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政策法规 财经资讯 国际前沿 财税咨询 培训考试 企业管理 代理服务 联系我们
首页 > 财经资讯 > 税务咨询 > 企业常见税务风险及表现形式 > 正文
  资讯搜索
类别:
标题:
企业常见税务风险及表现形式
来源:首席会计资讯网    浏览: 次    2016-10-25 14:48:01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偷逃税款,换句话说,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纳税 风险,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些风险往往存在于:第一是在公司的注册阶段存在风险;第二是在公司的收入方面存在纳税风险;第三是在成本费用方面存在着纳税风 险;第四是公司的会计报表存在纳税风险;第五在其他方面存在纳税风险。下面将展开进行分析:
  (一)虚假出资与抽逃注册资本
  表现形式为:注册资本不实或注册后不久资金退回或转移。
  很多公司注册的时候,就存在着风险了,所谓资本的"原罪"。基督教说,人在哇哇坠地的时候就有原罪。公司虚假注册现象在以前很普遍,现在也时有发生。早几 年,会计事务所假验资现象很普遍,现在随着监管措施的加强,以假验资报告虚假注册的现象有所减少,大多数改为由中介公司代为垫资,验资后再抽走。有时也可 能是自己真出资,但在注册完公司后不久,即将注册资金抽走挪作他用,在财务上则形成一长期应收款一直挂帐无法处理。这种现象在很多企业非常普遍,有很多老 板对此可能会嗤之以鼻:"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很多朋友公司都有这样的问题,也未见出什么事。"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搞清楚,有可能会受到什么样的处 罚?轻则工商局年检时发现注册资本不到位或抽逃注册资本,会根据《工商登记条例》要求补足,并给予抽逃金额5-12%的罚款;重则《刑法》上有抽逃注册资 本罪,一旦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发生了经济纠纷,或造成重大社会危害,则就有可能追究股东的刑事责任。当年的"琼民源"和"银广厦"事件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 例。
  (二)收入纳税风险
  1、隐藏收入不入账
  隐藏收入的普遍做法是设账外账或叫内外帐。销售收入不入外帐入内帐,资金体外循环。与之相矛盾的现象是,由于收入不记或少记帐,公司常年出现亏损或处于微 利的边缘。而公司生产经营规模却越来越大,公司规模扩大,而帐面资金不足,就会出现不断向股东个人借款的情况,因此,这种偷漏税的表现形式是,外帐上的与 股东的往来账发生额较大,且较频繁。
  2、收入长期挂往来,不纳税申报
  收到销售款后,不记收入,而是挂往来,计入应付账款或其他应付账款,不做纳税申报。这种偷逃税款的手法大多是在客户不需要企业出具发票的情况下使用。这种偷漏税的表现形式是,应付款项长时间无法支付也不须支付。
  3、不依合同规定确认收入,收款时开票确认收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的原则和精神,2008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 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对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时点进行了明确。除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另有规定外,企业销售收 入的确认,必须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但有的企业不按规定确认收入,延期确认收入,以滞后进行纳税申报。
  而对此我们如稍加注意,是可以做到既合理合法推迟纳税时间,又没有税务检查风险的。如根据修订后的2009的1月1日起执行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按销售结算方式的不同,纳税时间具体为:
  (一)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
  (二)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三)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无书面合同的或者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四)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为货物发出的当天,但生产销售生产工期超过12个月的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等货物,为收到预收款或者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五)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为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或者收到全部或者部分货款的当天。未收到代销清单及货款的,为发出代销货物满180天的当天;
  4、价外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不做纳税申报
  企业将价外收入或零星收入如边角余料变卖收入不入帐,私设小金库,体外循环,隐匿收入。这种情况在很多企业都存在,实事求是的讲,越管理正规的企业存在这 种现象的可能越多。如果设内外帐的企业,设小金库的需要和冲动越小。因价外收入和零星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小,这种手法不容易被发现。国营企业和上市企 业采取这手法的较多。
  5、视同销售行为不遵税法规定,逃避缴纳税款
  按照税法规定,企业有很多行为要视为销售,有的企业不按政策处理,应该视同销售的项目不视同销售,不做纳税调整。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数是因为财务人员不了解税收法律政策所致,少量的是懂政策但故意违背。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第四条,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
  (一)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
  (二)销售代销货物;
  (三)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四)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五)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
  (六)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七)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
  (八)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三)成本费用纳税风险
  成本费用纳税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有:
  1、大量收据或白条入账
  我国实行的是"以票控税"的管理制度,因此国家发布有发票管理制度。这些制度规定,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法票据,不得入账,不得税前抵扣。在实际工作中,企 业有时候很难取得合规的正式发票,就只能白条收据来入账,按规定对这种情况,应作纳税调整。但有的企业不按规定进行纳税调整,存在纳税风险。
  2、虚增人头,虚增工资
  有发现部分企业会采取这种虚增人员工资的方法,偷逃税款。这一手法"技术含量较低",很容易被识别和查处。随着我国法律环境的不断改善,比如《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实施,虚增人头需交纳社保,因此,采用该手法进行偷逃税款呈下降趋势。
  3、虚开发票增加成本或随意调整纳税期间成本费用
  虚开发票以增加增值税进项抵扣或增加企业所得税税前抵扣在企业是很普遍的现象。另外,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成本的结转应遵循"配比原则",不得提前或拖延。 而在现实中,有的企业为了偷逃税款,故意违反上述原则,随意调整或提前结转成本费用。比如改变存货计价方法、将应该资本化的费用进行费用化、随意变化成本 分配方法等现象也很普遍。
  比如为了少交税,虚开建安发票是房地产企业为了降低税负最常采用的手段。虚开增值税进项发票抵扣增值税同时增加成本费用也是企业普遍采用的手法。那么,面临的风险见本网站虚开增值税发票处罚相关文章。
  三、偷税与筹划的区别分析
  好的纳税筹划方案,因属合理合法的税务筹划范畴,一般手续会繁琐,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资金成本都会发生,节税额与直接偷税相比也会较低,但两者性质以 及操作平台却完全不同。偷税的做法,会给企业今后留下税务检查风险与隐患。筹划的方案虽然操作起来麻烦,但是是合法的,将来贵司股东、法人、财务都会睡觉 踏实。即使税务局发现交易金额大,认为不合理,也仅仅属于"关联交易转移定价不合理,需做特别纳税调整"的范畴,不能定性为偷税,没有法律风险,这是两者 间的本质区别。
  (四)会计报表税务分析风险
  一个企业的业务活动,都会通过财务报告的会计信息反映出来。如果企业存在偷逃税行为,也会通过这些信息体现。企业不论请的会计水平多强,做假帐的水平多 高,想不被发现是很难做到的,假的终究是假的,假的永远做不成真的。因为会计报表不会骗人。可有一些老板偏不信邪,总以后我请的人水平高,税局抓不住。通 过对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进行分析,会计报表税务分析风险表现形式有:
  1、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表现则为:存货、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应付帐款、其他应付款、资本公积等会计科目经不起推敲;账务处理混乱、帐实不符;
  2、在利润表上的表现则为成本费用与收入不配比,利润结构不合理;
  3、各项指标,忽高忽低,或如过山车,或漏洞百出。
  具体而言,假帐通常会在以下几个方面留下蛛丝马迹:
  ①各项财务指标跟相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作横向比较,会出现过高或者过低的现象。
  ②企业各项指标如与往年做纵向比较,会出现忽高忽低现象,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③企业的利润率、税负率较长时间处于较低水平。
  在现实中,有的企业连续几年都做成亏损,可问题是公司规模却是越来越大,那资金从哪来呢?公司股东以个人名义借款给公司用于营运资金。长期下来正常吗?有 的老板稍微聪明一点,不做成亏损,让它每年赚几百块钱,象征性交几十块钱的税。但如果连续微利,利润率会明显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税赋率也明显地低于同行 业平均水平。现在我国各地税务机关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都会内部掌握一个最低的税赋率水平。比如在深圳,税务机关内部规定的工业企业增值税税负率不低于 1.5%,商业企业增值税税负率不低于8‰。有人说,知道这些数值就好办了,就按照这个标准来,正好比它规定的最低标准高那么一点,税务局就不会来找麻 烦。注意以上是最低值,不同行业标准还不一样呢。你略高于最低标准就可以了吗?
  ④账实不符。现金和银行存款对企业来说一般容易控制,做到账实相符不难。不真实的财务行为很难做到存货的账实相符,一般经不起盘点。要么帐大于实,要么实 大于帐。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很常见。比如说我一次采购了100支笔,全部售出,可是有80支出具正式发票,还有20支没开发票,企业就入了小金库。那么这一 来就造成仓库里面零库存,可是账面上仍有20支笔的存货。这就造成账大于实的现象。如果经常这样操作,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账实不符的现象越来越严 重。到最后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账面上有一堆存货,几百万几千万的金额,可是仓库里早就没了。实大于账的现象也很普遍,比如说企业在采购的时候为了控制成 本,从规模较小的供应商处采购,它不能出具合规的发票,采购回来的货物没法入账。而仓库里面有实物,就会造成实大于账的现象。存货账实不符是企业最难以处 理、也是最无法向税局解释的问题。
  我们希望,对于具备了一定的规模的企业,或想健康长远发展的企业,想树立百年品牌的企业来说,希望能籍由此文,在思维意识上有所超脱,有所提高,多一些税务筹划的思考,不要仅仅停留在偷税的层面上。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留言咨询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首席会计资讯网-小岛生活  京ICP备09014451号-3
Email:qhdcfo@163.com  QQ:495188253
技术支持:逃逸空间网络工作室